在文本中三个批判创立的马克思哲学与在教科书解读传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区别
2019-06-12 18:43:01
  • 0
  • 0
  • 0

在文本中三个批判创立的马克思哲学

在教科书解读传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本质区别

本文所说的“在文本中”而指的是:在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和第二版,以及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然而,本文所说的“三个批判”而指的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著作的书名,以及他们各自著作的书名、以及各自文章的标题,那是看得到、读得出的真实思想和真实内容是“三个批判”:

第一个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哲学的批判》;

第二个批判,是马克思的著作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所表述在《序言》中的思想和内容;

第三个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

然而,在这三个批判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其意义和目的是为了什么呢?那么,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读者、研究去反思和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向世人所作的说明: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读者和研究者,从马、恩对“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这“两个界定”能当成是一样的界定即“解释世界”等于“改变世界”吗?当然,在马克思主义苏联化的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解读者、研究者在认为:“解释世界”等于“改变世界”。

其实,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得到的经验在说明、在证明一个道理:人民生活的“世界”不是“解释”出来的,而是“改变”出来的。

那么,哲学在“解释世界”与哲学在“改变世界”的立足地和解释方式,能是在同一个立足地、同样的方式,在起到同样的作用吗?

其实,“改变世界”的立足地和解释方式与“解释世界”的立足地和解释方式,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解释世界”的立足地是在抽象的、一般的普遍世界。然而,“改变世界”的立足地是在现实的、看得见的生活世界。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阅读者和研究者,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第一个批判即《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哲学的批判》中那是读得出:马恩在批判分割“实体”和“自我意识”的“抽象关系”,而创立的是“现存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的“现实关系”。

那么,在马克思主义苏联化的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阅读者、研究者在借用恩格斯的《终结》哲学,在揭批“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而用来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地,这能起到“改变世界”的作用吗?实际上,是起不到的。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无能在改变什么,思维和存在既在现存的事物,也在现实的事物中。因为,“思维”在绘出的图纸,所展现的“存在”在物体中。因此,“思维”的图纸和“存在”的物体,两者是分割不开的。也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无论是在肯定什么、还是在否定什么,都是在包括着对物体“存在”和图纸“思维”的肯定和否定。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苏联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确立“思维和存在”的“抽象关系”的实质,是虚假的。

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在揭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在创立“现存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的“现实关系”,才是真正地能起到运用于“改变世界”的立足地。也就是说,马恩创立“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立足地是:现存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的现实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现存的事物,什么是现实的事物呢?

然而,马克思主义苏联化、时代化、大众代的哲学,是采用哲学立场去占有存在、物质,要思维、精神承认是第一性的决定作用。这样,凡是占有存在、物质的权利及权威就成了思维和精神的肯定者和决定者。——这就是阻碍创新、改革的政治源头。

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揭批“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对立”的虚假性,在创立“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

“这个问题甚至为德国理论家开辟了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这种世界观没有前提是绝对不行的,它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因而最先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三卷、第261页。)

由此可见,能证明什么是现存的事物、什么是现实的事物,不是在哲学立场决定的,而是在“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来决定的。——这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能读到的、能找到的要有“根据”去证明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的重大问题。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揭批“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对立”的虚假性,从而“为德国理论家开辟了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这种世界观没有前提是绝对不行的,它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因而最先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观。”诚然,关于什么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我们可以这样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苏联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说的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作用,而是恩格斯说的“重新唯物”。关于什么是“重新唯物”?恩格斯是这样向世人说明的:

“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做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第249页。)

那么,显然对物质定义是客观实在的定义,以及定义物质是第一性、是决定作用,来压抑精神思维的唯物主义,决不是马克思的,更不是坚持创新改革开放的世界观,而是阻碍创新改革在意识形态上的“确立”。因此,恩格斯认为:“这种意识形态上的颠倒是应该消除的。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做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可见:在文本中的马克思哲学与在解读传承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理思于阳新 2019、5、21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